导航:首页 > 石斛价格 > 六君子汤加石斛麦冬

六君子汤加石斛麦冬

发布时间:2022-06-07 19:31:30

石斛麦冬煲汤的做法大全

一:食材:麦冬10克,石斛12克,百合10克,猪肉250克,清水1升,盐适量
做法:1、猪肉洗净后切件;麦冬、石斛、百合洗净。
2、将猪肉及麦冬、石斛、百合放入电砂煲中加入1升水煲1.5小时,然后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石斛麦冬瘦肉汤的做法大全
二:食材:猪肉500g石斛15克麦冬15克蜜枣1颗
做法:1、猪肉洗净剁碎
2、用水浸泡瘦肉碎30分钟
3、石斛麦冬蜜枣清洗一下
4、加足够水放入石斛麦冬蜜枣入炖蛊
5、整盅入锅大火烧开15分钟后转中小火2小时即可。
石斛麦冬瘦肉汤的做法大全
三;食材:太子参40克、石斛25克、红枣4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太子参、石斛、红枣洗净,稍浸泡,
2、红枣去核
3、猪瘦肉洗净,整块不刀切。
4、然后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
5、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便可。
石斛麦冬瘦肉汤的做法大全
石斛麦冬瘦肉汤的功效
石斛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石斛还能够促进胃液的分泌,增强胃的排空能力,帮助消化。
麦冬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猪瘦肉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效;
瘦肉中除了70%左右的水分外,大部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同人体肌肉蛋白质相似。猪肉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利用率与鸡蛋的蛋白质差不多。所以一般人吃瘦肉应该就能满足身体需要了。
石斛麦冬瘦肉汤可以养阴清热,养胃生津,《本草拾遗》说它能"清胃,除虚热,生律,治劳损",含有石斛碱、粘液质、淀粉等成分,有促进胃液分泌,加强小肠平滑肌蠕动,助消化吸收等作用。麦冬性味甘微苦凉,功能益胃生律,清心除烦。红枣甘润养胃气。猪瘦肉甘咸平,健脾益胃,并使汤味鲜美。合而为汤,清胃热,养胃阴,生津液,止渴饮。
石斛麦冬瘦肉汤的做法大全
麦冬的功效
1、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2、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
石斛麦冬瘦肉汤的做法大全

㈡ 脾脏湿气重需要用哪些中药

对于脾湿胃虚,精神不振者,这时我们可以选择香砂六君子汤来治疗调理。它是一种由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广木香、砂仁、炙甘草组成的汤剂。具体组成药方是: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十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钱水煎服。有益气健脾,行气化痰的作用,对于脾胃气虚的调理尤其适宜。

㈢ 六君子加生地麦冬有什么功效

六君子汤的功效是:益气补中,健脾养胃,行气化滞,燥湿除痰,理气降逆。主治:脾胃虚弱,气逆痰滞之证。另外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上药合用于一〉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二〉咳嗽痰甚,肺之气阴两虚之证的治疗。

㈣ 我患有十二指肠炎,怎样才能有效的治愈

治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1.辨证分型治疗 本病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本原则,但还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邪盛者应以法邪为急;虚证应以补虚为先;若虚实夹杂,当扶正法邪,并根据正邪盛衰,或以扶正为主,兼以法邪,或以法邪为主,兼以扶正。 (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壳、陈皮调理脾胃气机,川芎调和气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乌贼骨、浙贝、瓦楞子以敛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黄芪、竹茹以清泄肝热,和胃止痛。如疼痛较甚者,可加元胡、川楝子加强理气止痛之功;如嗳气较频者加代储石、旋覆花以顺气降逆。 (2)肝胃郁热:治法:泄肝和胃。 方药:化肝煎加减。方中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芍药养阴敛肝;丹皮、桅子清泄肝热;黄连苦以清火,稍佐吴茱萸辛以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诸药相伍,可泄肝和胃。如肝郁较甚者,可加柴胡、郁金、香附以舒肝解郁,使火随郁泄;如络伤吐血,加白茅根、侧柏炭、生藕节、白及等以凉血止血;郁热伤阴,证见口干、舌红,加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如大便干结,加大黄或芦苔以通便泻热。 (3)湿热中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药:芩连温胆汤加减。方中黄茶、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和胃,积实、竹茹、陈皮理气降逆。如舌苔厚腻,湿热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增强化湿理气和中之功;胸脘胀闷者,加全瓜篓30g,以宽胸理气;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通便导滞。 (4)脾胃虚寒: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健中汤加减。方中黄芪、甘草益气补中;饴糖益脾气而养脾阴,温补中焦;桂枝温通阳气,白芍补益阴血,配甘草缓急止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益脾气,诸药相伍,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共凑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如泛酸者,可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力瓦楞子和胃止酸;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如寒盛而痛甚,。区吐肢冷,可加用理中丸温中散寒,中阳得运,则寒邪自散。痛止之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 (5)胃阴不足: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方中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滋养胃阴;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敛阴止痛;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又可防止养阴药的腻隔之弊,诸药合用,共凑养阴益胃之功。如兼 有气虚,症见食纳减退,倦怠乏力,可加入太子参,甚则西洋参;如胃脘灼痛,固定不移,舌暗少津有瘀斑,或见呕血、便血者,为阴虚夹瘀,可加失笑散活血化瘀;如胃脘痞闷,纳呆作呕,大便不爽,为阴虚夹湿,加砂仁、厚朴、苡米,以燥湿和胃健脾。 (6)瘀血阻络:治法:化瘀通络和胃。 方药:手拈散合失笑散加减。方中五灵脂、蒲黄、没药活血化瘀止痛;元胡、香附理气止痛。诸药相伍,有化瘀通络之功。如痛甚如针刺刀割,可加入丹参、檀香、九香虫等活血止痛。 (7)寒热错杂:治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黄芪、黄连之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辛开苦降以调其气机;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诸药相伍,寒热并用,辛苦并投,辛开苦降,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症悉平。 中药: (1)虚寒胃痛冲剂, 6g,2次/天,用于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炎;气滞胃痛冲剂, 6g,2次/天,用于肝胃不和型十二指肠炎;瘀血胃痛冲剂, 6g,2次/日,用于瘀阻胃络型十二指肠炎。 (2)马齿苋、辣蓼各30g,水煎服。应用于十二指肠炎属湿热证者。 (3)乌芨散(乌贼骨粉2g、白芨粉2g,每次0.5~1.0g,每日3~4次。应用于十二指肠炎伴黑便或呕血者。 (4)白胡椒、肉桂各6g,共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用于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炎。忌食生冷。 (5)桃仁、五灵脂(火煨制)各等分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用于胃络瘀血型十二指肠炎。 (6)百合、丹参各30g,乌药、良姜、香附各9g,檀香6g,砂仁3g,水煎服,适用于长期难愈胃痛,虚实寒热夹杂者。 针灸: 1、体针:取足三里、内关、中脘。肝气犯胃加期门、阳陵泉;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章门;泛酸加太冲。耳针取十二指肠、小肠、脾、胃、交感、神门等穴。可针刺,也可贴敷。 2、拔火罐:脾胃虚寒型的十二指肠炎可于神阙、中脘、关元穴处拔火罐。

㈤ 虚劳形成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首辨气血阴阳的亏虚:气虚者多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为主。血虚证则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色、眼睑、爪甲淡白,手足发麻,皮肤干涩,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则闭经为主。阳虚证则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大便溏薄为主。小便清长或尿少身肿,或脘腹冷痛喜按;舌淡胖嫩,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阴虚证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为主。

(2)次辨脏腑气血阴阳亏虚:肺气虚以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为主。脾气虚以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为要。心血虚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为主。

肝血虚以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瞤,妇女月经不调甚则经闭,面色不华为要。肺阴虚以干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为主。心阴虚以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主。脾胃阴虚以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为主。肝阴虚以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目干畏光,急躁易怒,肢体麻木,面色潮红,舌干红为要。肾阴虚以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颧红,咽痛,舌红,少津为要。心阳虚以心悸,自汗,神倦嗜卧,胸中憋闷,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为主。脾阳虚以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腹痛肠鸣为主。肾阳虚以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白光自,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为主。

2.分证论治治疗原则总以补益为主,正如《素问·三部九候论篇》说:“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还具体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法。兼结合五脏病位采用针对性治法。

此外,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是水谷、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补益脾肾在虚劳的治疗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气虚

①肺气虚

主证: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加减。人参12g,黄芪15g,熟地黄9g,五味子10g,桑白皮9g,紫菀9g,牡蛎9g,地骨皮12g,秦艽9g。

②脾气虚

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加味四君子汤加减。人参12g,黄芪15g,白术10g,甘草6g,茯苓12g,扁豆10g,陈皮9g,半夏9g,神曲12g,麦牙12g,肉桂9g。

若脾气亏虚而主要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来补益中气,升举阳气。心气虚见有心悸、气短、自汗、面白,神疲,脉微者,可用六君子汤加玉竹、五味子、黄精等益气养血。

(2)血虚

①心血虚

主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安神。

方药:养心汤加减。人参15g,黄芪15g,茯苓12g,甘草6g,川芎9g,当归12g,五味子9g,柏子仁12g,远志9g,半夏曲12g,肉桂10g。

②肝血虚

主证: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瞤,妇女月经不调甚则经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补血养肝。

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12g,川芎9g,白芍12g,熟地黄10g,制何首乌15g,鸡血藤15g,枸杞子10g,柴胡9g,郁金9g,决明子12g。

血虚之中,以心、脾、肝血虚较多见。脾血虚常与心血虚同时并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由于血为气母,故血虚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证候,而且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补血不宜单用血药,当配伍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3)阴虚

①肺阴虚

主证:干咳,咽燥,咯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天花粉9g,桑叶12g,甘草6g,百部9g,鲜茅根30g,地骨皮12g,银柴胡12g。

②心阴虚

主证: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生地黄9g,麦冬10g,天冬10g,玄参9g,人参12g,五味子9g,当归12g,茯苓12g,丹参9g,枣仁12g,柏子仁12g,黄连6g,竹叶12g。

③脾胃阴虚

主证:口于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麦冬10g,生地黄10g,玉竹12g,沙参12g,冰糖6g,石斛15g,天花粉10g,麦芽12g,扁豆9g。

④肝阴虚

主证:头痛,眩晕,耳鸣,视物不清,目干畏光,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面色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阴。

方药:补肝汤加减。当归12g,川芎9g,白芍9g,熟地黄9g,木瓜10g,甘草6g,麦冬12g,枣仁12g,石决明15g,钩藤12g,枸杞子10g,黄芩12g。

⑤肾阴虚

主证: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颧红,咽痛;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黄10g,山药12g,龟板胶12g(另包烊化),枸杞子12g,牛膝9g,鹿角胶9g(另包烊化),山茱萸9g,菟丝子9g,知母9g,黄柏9g,地骨皮9g,芡实12g,莲须12g。

(4)阳虚

①心阳虚

主证:心悸,自汗,神倦嗜卧,胸中憋闷,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或紫黯,脉细弱或沉迟。

治法:益气温阳。

方药:拯阳理劳汤加减。人参15g,黄芪15g,五味子12g,甘草6g,生姜6g,肉桂9g,陈皮9g,当归12g,白术12g,大枣9g,丹参10g,郁金9g,三七9g。

②脾阳虚

主证: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腹痛肠鸡;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人参12g,白术12g,甘草6g,干姜6g,附子9g(先煎),高良姜9g,吴茱萸6g,砂仁9g,陈皮9g。

③肾阳虚

主证: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胱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补肾阳,兼养精血。

方药:右归丸加减。附子9g(先煎),肉桂9g,熟地黄12g,山药15g,枸杞子15g,当归12g,杜仲10g,菟丝子9g,鹿角胶9g(另包烊化),山茱萸10g。

将虚劳归纳为气、血、阴、阳亏虚四类,便于辨证和治疗。

在临床往往错杂互见。一般来说,病程短者,多伤及气血,见气虚、血虚以及气血两虚之证;病程长者,多伤及阴阳,可见阴虚、阳虚以及阴阳两虚之证。

而气血和阴阳的亏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精血津液都属于阴的范围,但血虚与阴虚的区别表现在:血虚主要表现血脉不充,失于濡养的证候,如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等;而阴虚多表现虚热的证候,如五心烦热、颧红、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阳虚则兼有气虚,但阳虚往往由气虚发展而来,气虚表现为短气乏力,自汗,食少,便溏;舌淡,脉弱等;阳虚则在气虚证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并表现里寒的证候,如倦怠喜卧,形寒肢冷,肠鸣腹泻,舌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虚劳患者因体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感邪后,更伤元气,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可用薯蓣丸加减。虚劳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见血瘀者,可用大黄廑虫丸加减。

虚劳的治疗除药物外,应从多方面着手,如养身功、针灸、按摩等都可以配合使用。治疗中还应注意生活起居和饮食调摄,保持乐观心情,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虚劳一般病程较长,多为久病,其转归和预后,与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能否祛除致病原因,以及是否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一般脾肾未衰,元气未败,纳食可,脉和缓者预后良好。反之形神疲惫,不思食,喘急气促,腹泻不止,脉象微弱或迟甚,或数者,预后不良。

【预防】

(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促进脾胃功能的康复。

(2)心情愉快,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㈥ 儿童脾胃虚弱炖什么汤

宝宝如果脾脏过度虚弱,那么家长要及时通过多种方式来协调,比较常见的就是营养调节。但也有家长觉得,如果宝宝喝太多补汤,可能导致营养过剩,所以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够协调好这些营养。那小儿脾虚喝什么汤?

1、党参茯苓汤。如果小宝宝的脾脏出现虚弱的表现,就会影响排毒的功能。为了避免脾脏虚弱这些情况,可适当补充脾脏恢复的汤类食物。比如家长可准备好党参和茯苓,然后放到水当中,大概十分钟左右加热就可以服用。

2、枸杞红枣汤。脾脏虚弱很可能是血液系统循环失调导致的,家长要想让小孩子避免这些症状,那么就可考虑补血的汤类食物,包括枸杞,红枣等。在水中煮五分钟到十分钟即可,但是在喝水时,要把枸杞和红枣滤干净。

3、红豆雪梨汤。红枣雪梨汤是非常有营养的,也能清热解毒,增强脾脏的功能和肠胃的消化。比如准备好红豆放中在锅煮30分钟,加入少量的水里继续煮十分钟,即可达到很好的营养补充效果。如果觉得口味或营养还不够,可加入少量当归,都是可以清热解毒,排除脾脏虚弱的症状。

㈦ 香砂六君子汤最新配方

香砂六君子,就是在四君子的基础上加了半夏、陈皮、木香、砂仁配伍而成。具体应用时,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甘草各10克就可以。这个方子有健脾益气,化痰行气的作用,可以用于脾胃气虚,痰浊阻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胃脘不适,嗳气频作,舌苔白腻或者胖大,或者边有齿痕,脉象沉弱无力。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脾胃气虚,脘腹胀满疼痛,饮食不香,嗳气吞腐,舌苔白腻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胃肠功能减退、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扭转、慢性肾炎氮质血症、西蒙氏病、神经性呕吐、全身性皮肤瘙痒症、口腔溃疡、慢喉瘤、腹部手术后康复等病证,而必须症见胸闷、腹胀痛、大便溏薄,苔白腻,脉虚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神经性呕吐(痰湿困脾,胃失和降型)治宜健脾祛湿,和胃止呕。以本方木香改用藿香,加竹茹20g,枳壳15g,生姜3片为主治方。
2.慢性蒌缩性胃炎(脾虚夹湿,胃阴不足型)治宜健脾益气,和胃化湿。以本方为主治方。
若舌红津少,脉细数者,加玉竹、白芍、麦冬各15g以滋胃阴。
3.肾结核(脾虚浊阻型)治宜健脾温中,行气化浊。
以本方去砂仁,加竹茹、生大黄(后下)、枳实各6g,生姜3g为主治方。若面色皖白,四肢不温者,加熟附片(先煎)10g,肉桂3g。水肿者,加泽泻20g,猪苓15g。小溲短少者,加车前子(包)、牛膝各20g。
4.食管炎(寒湿中阻型)治宜健脾益气,温中燥湿。
以本方加厚朴、藿香梗各10g为主治方。
若脘痞腹胀者,加焦三仙10g。脘痛而四肢跃冷者,加干姜8g。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包)10g。
5.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温中和胃。

㈧ 石斛、麦冬。这两个药材煲汤什么作用

石斛麦冬煲汤具有清热养胃,生津止渴的作用。石斛和麦冬用鲜品则效果更佳。

石斛能增强胃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对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疗效。麦冬味甘微苦,性凉,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既擅长治肺燥干咳、虚劳咳嗽之证,又能有效治疗胃阴虚有热引起的舌干口渴、胃脘痛、饥不欲食、呕逆、便结等。

(8)六君子汤加石斛麦冬扩展阅读:

麦冬石斛排骨汤做法:

材料:猪排 麦冬15克 石斛(干品)10克 甘草3克

调味:姜 葱 料酒 盐 白菜心

1、先用温水将石斛泡软,用剪刀剪成约6厘米的小段,再用刀拍散。

2、排骨洗净,用加了姜、葱、料酒的水飞过。

3、汤煲一次性入足水,下入飞过的排骨,大火烧开、打净浮末,下入洗净的麦冬、石斛、甘草,以及姜片、葱段、料酒烧开后关中小火慢煲1.5小时。

4、白菜洗净,切成适口的形状,下入锅中烧开至8分熟,加盐调味即可(喜欢的可加胡椒粉等调味品)。

㈨ 体质虚寒该怎么办

“寒体质”的人,产热能量低,所以手足较冰冷,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容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白,肤色淡,口淡无味,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这类体质的人饮食上宜选择偏温热者。
体质属冷性,较怕冷,偏向贫血症,若食用寒凉性食物时,则将使其冷症更严重,由于四肢之冰冷感增加,促使末稍血液循环不良,造成即使在天暑之际,仍有手足麻痹之感觉,一到冬天则受寒冷环境之影响疼痛更剧。
“体质虚”是生命活动力衰退所造成,人的精神比较萎靡。“体质实”则容易发热、腹胀、烦躁、呼吸气粗,容易便秘。
除了以上分类外,体质还有寒热虚实交杂的可能,约略可分“寒与偏寒”,“热与偏热”,又或以一般来区分。
说到食物属性,中医有所谓“四气”,这是指食物进入体内,会产生“寒、热、温、冷”的作用,如果不温不热,不寒也不凉,则归属于“平”性,而每种水果,都有其属性,一般分为“温热”、“寒凉”、“甘平”三类。

温热类水果
所谓温热水果,指的是热量密度高、糖分高的水果。吃下去后,肝脏的葡萄糖磷酸化的反应加速、肝糖合成增加、胰岛素与升糠泪素比例上升、脂肪酸合成提高,三酸甘油脂合成也提高,肝脏充满了待送出的油脂和糖,就容易上火,身体能量增加,就比较“热”。
温热类水果有:枣、栗、桃、杏、龙眼、荔枝、樱桃、石榴、菠萝等。体质燥热的人吃这类水果应适量。
寒凉类水果
体质虚寒的人对这类水果应慎用。寒凉类水果包括:柑、橘、菱、香蕉、雪梨、柿子、百合、西瓜等。
甘平类水果
甘平类水果有:葡萄、木瓜、橄榄、李子、梅、枇杷、山楂、苹果等。这种水果适宜于各种体质的人。

㈩ 石斛煲汤的做法,都有哪些呢

石斛在我们老家号称不死草,还魂草。虽然名字一听就有点咋咋呼呼的,但功效还是有的。它主要的作用在强筋健骨,定惊去虚,滋阴补胃,疏清虚热等。它特别能补虚滋阴,大火烧开后,表面会有一层浮沫,用汤勺将浮沫撇去;再开小火慢慢煲1.5个小左右,关火前5分钟加盐即可。

《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铁皮石斛不仅能养阴生津、还能护肝养胃,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在民间铁皮石斛被称为“救命鲜草”,被列为“九大仙草”之首,可见铁皮石斛的作用非同小可。

阅读全文

与六君子汤加石斛麦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野生石斛多少钱一棵 浏览:873
石斛可不可以和茶叶一起泡水喝 浏览:42
采摘野生石斛图片 浏览:356
石斛花旗参孕妇可以喝吗 浏览:49
甲鱼石斛炖灵芝的做法大全 浏览:434
河南可以种植石斛吗 浏览:28
田七丹参石斛花旗参功效 浏览:875
新鲜铁皮石斛如何保存吗 浏览:761
铁皮石斛水鸭母炖汤 浏览:875
安徽霍山石斛食用方法 浏览:851
石斛炖鸡汤的的功效与作用 浏览:648
生松树皮怎样处理再可以种石斛 浏览:185
采集野生石斛图片 浏览:401
三七石斛粉一起服用吗 浏览:832
新鲜石斛出芽能吃吗 浏览:892
铁皮石斛与麦冬可以同煮吗 浏览:777
野生石斛市场价多少钱一市斤 浏览:351
感冒期间能服用铁皮石斛吗 浏览:908
霍山铁皮石斛茶叶 浏览:383
霍山石斛2020价格报价 浏览:404

友情链接